用数字技术,让山西文物神韵永存-皇冠电脑版网址

  • 商洛在线
  • 2023-09-01 09:31:12
  • 来源:山西晚报


(相关资料图)

这个暑假,各地博物馆“爆棚”,文物珍宝走进大众视野,不仅仅是一种风尚,更多的是大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过当你在博物馆里穿越徜徉之际,有这么一群人,在长治、晋城等地的山村庙宇、大山楼阁之间穿行,他们顶着烈日,不畏行路艰难,利用数字扫描技术,为濒危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信息保全记录,也正是因为数字扫描技术,让文物神韵永存,也让它们得以跨越地域,呈现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  文物是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文物保护与传承却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物三维扫描的数字化服务应运而生,将实体文物转化为数字化模型,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大创新,对于公众来说也是一大幸事,因为在数字化资源中,我们能抛开时间、地域等限制,欣赏到更多精美的文物。提到文物数字化扫描,就要介绍今天的主角——山西省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文博集团),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群体的文博工作者,才有了对文物保护前期的数字信息采集工作,才让濒危古建内的壁画、彩塑留下了高清晰、高品质的画面,对文物本体研究、日后修复、博物馆展陈、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有了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下的文物保护工作留下了科技烙印。科技助力 为历史建筑赋予“数字”身份众所周知,山西是文物大省、古建筑大省,地上壁画有4万余平方米,彩塑造像有13000余尊,如果你想尽览这些彩塑、壁画,那得花个几年时间。2014年,山西文博集团应运而生,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地上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程,把山西珍贵的文物家底,进行数字化存档,把其珍贵且真实的一面,永久留存下来。  从2015年开展工作以来,山西文博集团数字化保护工程已经完成山西地上50余处文物主题以及附属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了,从壁画、彩塑,到古建筑,从省会太原到塞上大同,再到关公故里运城,其数字化团队的成员们足迹遍布到了全省各地。或许你会有疑问,究竟什么是数字化保护工程?是不是就像上文中我们理解的那样,工作人员只要拿着设备,拍到文物本体的照片就好?对此,山西文博集团总经理董龄岳说,数字扫描只能说是这个工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除了要对文物本体进行数字档案收集外,还要通过扫描数据,对文物本体的保护状态进行评估和方案设计,建立数字模型,接下来还要对成果进行展示和利用,可以说山西文博集团的工作核心就是保护和利用并重。“这也就是我们与其他数字扫描团队的区别,我们不仅要记录下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家底,更要知道怎么去保护、怎么去修缮它,让它延年益寿。”  近年来,山西文博集团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许多经典案例,该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张志华介绍,晋祠博物馆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永乐宫壁画数据采集、以及五台山金阁寺建筑的数据采集工作,都是他们在2015年合作的试点单位,“以晋祠博物馆为例,我们利用数字技术对彩塑进行了扫描,最终结合vr技术进行了游戏转换,这个项目还在2017年被列入了‘互联网 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并在法国进行了巡展。”2021年、2022年,名为“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相继在山西博物院以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过展示,巨幅壁画通过3d打印技术在展厅内呈现,文物数字化打破了文化遗产场景和内容空间的界限,使其可以呈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公众面前,这也是数字扫描技术最大的魅力所在。保护先行 让文物“活”起来七八月份,骄阳似火。在晋城市高平市某乡镇的河东关帝庙里,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趴在脚手架上,对着殿内残损的壁画一顿“狂拍”;有的则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收录整个寺庙的全貌;还有的工作人员举着三维扫描仪,对壁画本体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让这座原本并未定级的残破小庙显得格外热闹。2023年,山西文博集团承接了“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对长治、晋城地区22处国省保单位、41处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给正处在濒危道路上的文物古迹、壁画彩塑建好数字档案,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也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保护和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可以真实记录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本体、彩塑壁画、赋存环境的空间结构、色彩信息、保存状况、各类病害等基础信息,建立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全信息档案,为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研究、展示、传播提供科学支撑。”山西文博集团施工经理王楠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是为了解决历史建筑损坏严重、修缮困难等问题。三维数据采集、三维模型重建、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可以让古建筑“重生”,你可以在相对应的数据库中,欣赏到古建筑的全貌,从建筑本体,到院落布局,再到不同庙宇之间的壁画、彩塑,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而且是高清大图。换句话说,在“云端”看到图案比在现实中看到壁画图案更清晰。  在王楠的介绍下,山西晚报记者打开了一处古建筑庙宇的数字信息,呈现在眼前的率先是一个俯瞰图,从周遭地形到院落环境都可以一览无遗。随即转动鼠标,就能看到古建筑720°的全景影像,院落内的犄角旮旯都会看得非常真切。同样转动鼠标,古建筑本体的残损、壁画的剥落,也看得非常清晰,为古建筑修缮专家在方案指定时提供了高清晰、高精度的指南。  其实,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物保护和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就以“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为例,其展陈壁画都是“复制品”,就是通过扫描数据同比呈现了永乐宫三清殿东、西两幅壁画,从画面色泽到各种小细节,都与实物一模一样,观众可以看得真切且过瘾。该展览策展人安海曾经介绍过,“山西文博集团提供的数据资料非常好,数据分辨率达到了300dpi,完全符合3d打印的标准,壁画打印后画面成像也非常清晰。可以说这支数字化扫描队伍非常专业。”透露给大家一个小细节,在永乐宫三清殿“西壁”壁画中间偏下的位置上,有几个小字,因为年代久远,墨迹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将数据扫描图片放大后看,应该是某位淘气的游客留下的“到此一游”的墨迹……这就是数字扫描技术的强大之处,只要仪器扫过,都能精准记录,不仅能记录好壁画的图案、色泽,甚至还可以通过强大的扫描体系,记录到壁画曾经修补的痕迹,就连最原始的线稿都可以捕捉到。  记得在永乐宫特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数字动态壁画,其模板就是纯阳殿内的一组壁画,“我们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一幅壁画中,体现的是人们在花园内游玩的社会场景,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花园内的假山上淌下潺潺流水,人们嬉戏玩耍,瀑布旁有一位僧人,正在守候着一盆即将绽放的花朵。这样的画面非常的唯美和融洽,但是经过数字高清扫描,再放入电脑中放大倍数观看的话,你会惊喜地发现,在潺潺流水之后,还有一位挽着发髻的妇人,端着一盘水果,缓缓走来……”安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幅距今有着700年历史的壁画,早在岁月的涤荡中洗尽铅华,褪色、画面模糊在所难免,但是通过数字扫描技术,却能再现一些新的发现,着实令人惊喜。未来展望 用更多成果为文物保驾护航“干这个工作越久,你越觉得时间紧迫、使命重大!”张志华发出如此感慨,也和他的工作经历分不开。自从干了这行,他多次为我省的考古工作提供数字扫描技术。在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考古现场,他和同事第一时间对墓室内壁画进行了扫描,可是等几年后再去博物馆的库房里再度扫描这批壁画时,用肉眼看,都能看到壁画色泽的变化,“一个艳丽,一个暗淡,那一刻我的心里难过又欣慰。壁画出土后颜色都会剥落,这样的难过在所难免,但欣慰就是在于,我们用数字扫描技术,留下了壁画问世时,最本真的画面,对于今后壁画的修复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手资料。”这,是山西文博集团所有工作人员的使命,到一线去,采集历史,更要用手中的数据,提供文物保护的方法。  “设备好、采集数据非常清晰,还能进行成果转化……”越来越多的考古单位、文保单位选择跟山西文博集团合作,技术好、设备好,能打胜仗也似乎成为文博集团数字采集人员的标志性名片。两年前,阳泉市发现了一口距今2000年的汉代九边形木构古井,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山西文博集团受邀后迅速来到现场,采用“点云”数据的方式,对井的尺寸、形制等信息进行了精准测量,并用近景摄影装备,留存了井内的色彩信息。“这口井已经回填了,但是它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相比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来说,数字化采集技术更便于为研究人员提供翔实资料。”  从最初的壁画、彩塑,到如今的科技考古,山西省文博集团在数字化保护工程的进程中昂首阔步。不久前,该集团还参加了崇善寺修缮的前期摸排工作,工作人员在现场不仅采集数据,还与古建筑修缮人员一同,相互为对方提供最新皇冠会员网址的技术支持。“通过数据扫描,我们就可以知道古建筑或者彩塑的病害量,以及更为精准的病害位置,并且可以在电脑上建模,形成动态的影像图,更便于古建筑专家们进行工艺分析和保护。”  一次次的跋涉,一次次的实践,在多年的实战经验中,山西文博集团扎根山西,相继完成了多家文保单位的数据集成,还协助新疆五家渠完成了“第八批国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在宁波奉化区对20处近现代文物进行了3d扫描工作;在成果转化方面,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公众参观洪洞县广胜寺内的飞虹塔时,可以来一段浸入式参观;到陵川崇安寺参观,可以通过一块触摸屏,就了解县城内其他文物景区的特色之处,免去游客舟车劳顿的奔波……  让山西珍贵文物家底数字化,是让更多文化得到保存,那些我们未曾看到的,都将通过数字技术来到身边。这,就是科技的魅力。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1.每一个勘测点,都需要无人机记录整体环境。  2.工作人员对彩塑进行近景摄影测量。  3.工作人员对塑像全景进行拍摄。  4.工作人员在壁画前进行色卡拍摄,确定壁画现有色泽。

山西文博集团供图

标签:



推荐mor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