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主推8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模式-皇冠电脑版网址

  • 商洛在线
  • 2023-08-27 06:22:25
  •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资料图】

本报太原8月26日讯(实习记者刘迎春)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主推模式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性提出8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主推模式,明确了适应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区域的农田建设主攻方向、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指导各地提升建设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模式选择与耕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工程技术模式;要坚持突出主攻方向与工程建设优先序相结合的原则,优先解决影响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优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农田建设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相一致的原则,在目前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用于攻坚农业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实现粮食增产,确保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  全省耕地按照水源条件分为水浇地区域和旱作区域。水浇地区域指有可利用水源进行农田灌溉的区域;旱作区域指无可利用水源,依靠天然降水的区域。适宜水浇地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主要有旱改水型、灌溉恢复提升型、盐碱地改造型三种;适宜旱作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主要有坡改梯型、梯田改造型、客土改良型、集雨补灌型、沟坝地治理型五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一种或多种模式集成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旱改水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汾渭谷地平川区和其他各区地形相对平缓地带,有可利用水源,但现状耕地为旱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旱地改为水浇地。  灌溉恢复提升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汾渭谷地平川区和其他各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相对平缓,现状耕地为水浇地,灌溉设施损坏或不能满足灌溉需求,通过修复和改造灌溉设施,恢复和提升灌溉能力。  盐碱耕地改造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晋北高原区、汾渭谷地区盐碱型耕地,有可利用水源,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开展盐碱耕地治理。  坡改梯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晋陕丘陵沟谷区、晋东山地丘陵区、晋东南盆地丘陵区、晋北高原区的坡耕地,通过实施坡改梯逐步达到稳产高产。  梯田改造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晋陕丘陵沟谷区、晋东山地丘陵区、晋东南盆地丘陵区、晋北高原区平整度较差的旱作梯田,通过平田整地控制水土流失,提升高产稳产能力。  客土改良型建设模式建设区域主要为晋东南山地丘陵区及其他各区河流两侧土层浅薄的旱耕地,通过实施客土填充增加土层厚度,满足农作物高产需求。

标签:



推荐more

网站地图